查看原文
其他

“元宇宙”的实质,是在人性与科技交汇点上的升华 -中国社科院教授、计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成|「共同虚拟」远景TALK

东西游戏 2023-10-1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共同虚拟 Author 共同虚拟


本文转载自共同虚拟

更多元宇宙概念or数字经济赛道案例、技术应用与访谈,请见共同虚拟官方账号


近两年,围绕“元宇宙”这一概念,投资界、产业界进行了不少探索。


共同虚拟一直关注产业发展的前沿动态,包括各平台级企业对元宇宙领域的投资和创新业务布局、智能硬件的开发与应用、各类数字人在各场景中的营销与运用、NFT在社交与收藏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等。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学界对元宇宙的基础研究也日益厚实和活跃,

日前,共同虚拟对话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荣休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计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成。

王国成是一位跨学科交叉基础研究资深学者(经济学博士/工学硕士/理学学士),有多年海内外学术交流的成果积累,擅长站在宏观的背景,立足于多元视角,从微观主体来对元宇宙的相关发展进行有穿透力的洞察。现在,王国成也创立了炎黄英才研究院(北京),致力于为行业输送各类创新人才。


王国成的核心观点:
●“元宇宙的实质是在人性与科技交汇点(根源是人及社会全面发展的需求)上的升华,是本体、实体、真实场景的高保真映射与数字虚拟体的融合。”

●“元宇宙的发展,背后都隐含着以人为中心的技术进步及应用,这是源发的初心和未来发展的根本方向。”

● 元宇宙在未来能否真正兴起和良好发展,起关键和决定性作用的是其能否为人类创造出新的生产(生活和认知)方式。具体来说,最根本的问题是它能不能创造出来一个虚实融合的生产方式、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使人类社会真正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推动元宇宙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基于人的‘元’,所期望达到和整体实现的‘宇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形态。”

●“科技不仅要向善,而且要广善和大善,就是科技应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科技进步的红利。”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荣休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
计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王国成



 EW  您认为元宇宙的核心概念是什么?

A:我觉得元宇宙这个概念,表象上看好像是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和AI等先进技术的荟集、升级和集大成者,实质上是在人性与科技交汇点(根源是人及社会全面发展的需求)上的升华。如果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讲,元宇宙是人类超越自我的一个新阶段,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要沉浸式体验、在元宇宙的发展中理解元宇宙。

这里借用《红楼梦》里关于太虚幻境的论述来形容元宇宙或是比较贴切的,“假作真是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我认为,元宇宙实际上是个超然世界(Super-world),它的基本特征是高度智能,它不宜简单地概括为:新一代互联网、虚拟现实类VR+技术的高端产物、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升级版等,也不是区块链或者某些技术的单向进步,它实际上是人类认知变革和行为能力的跃升。

所以不管叫它第二宇宙也好,平行(虚拟)世界或人工社会也罢,它本身就是一个高度智能的构体与现实世界交融共生的全新形态的世界,它是本体、实体、真实场景的高保真映射与数字虚拟体的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元宇宙既是对人类真实社会运行的全息(高保真)影射和思想实验室,同时也能为社会的未来发展规划、设计、引领和校准。

而如果站在元宇宙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关系来看,我认为这一关系的实质就在于,如何在尊重个体的自主性、创造性基础上,将个人的意志进行发掘激发和组织实现;元宇宙(Metaverse)词中Meta本身就包含了多元(异质性个体)荟萃的含义,如何在尊重差异化个体这一基础上,社会更好地组织,更好地与自然界友好相处,这是元宇宙的核心概念。

 EW  驱动元宇宙在这一两年发展的底层原因是什么?

A:从表象上看,原因是多样的。人类永不枯竭的探索欲和好奇心的内源驱动;个性化意愿与群体结构和行为关系的日益复杂;多主体、多形态、多因素、多连通、多场景关联背景下社会形态的演变和集智涌现;企业转型、产业变革、投资家们造风口、抢风口的市场造势和资本聚集等。

不过我认为无论元宇宙的形式和名称如何,其背后都隐含着以人为中心的技术进步及应用,这是源发的初心和未来发展的根本方向。

这里我想借universe和metaverse这两个词源词义的发展上,来看看人类对元宇宙的认知变化。

Meta本身的词义是“超越”,我们在十几年前有一次国际会议,在如何翻译一位专家用到的meta-analysis方法时,当时就有叫“元分析”的提法,或者是“荟萃分析”和“整合分析”,但最后我们接受了“元分析”这个词。就是因为它隐含或预示了人类认知的一种新方式,由唯一的整体宇宙(universe)的认知观,转变到微观层面由基元构成宇宙、由精细的微粒到整个大宇宙形成的全过程(metaverse),其词汇本身中就隐喻着以不同于传统的视野来看待由Universe到Metaverse的演变过程,这也是cyberspace(赛博空间)的跃升。

这就是我说的为什么要以元宇宙的观念去理解元宇宙,要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以及和自然界与科技进步的交互中来认知元宇宙,它的含义就在于此,我以“通宏洞微”这个词来描述这种认知方式,要想真正了解通晓宏观,必须要有精细的、深入的洞察微观,实现微观和宏观、超微观和超宏观的连接贯通。

 EW  元宇宙能否实现向前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A:元宇宙在未来能否真正兴起和良好发展,起关键和决定性作用的是其能否为人类创造出新的生产(生活和认知)方式。

具体来说,最根本的问题是它能不能创造出来一个虚实融合的生产方式、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使人类社会真正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虚实交融的生产方式更有利于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使人们谋取物质财富的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从原来的解放肢体,然后放大感官,最后到激发智慧创造。

具体而言,虚实交融的生产方式包含两层信息。

一方面是多渠道多方式实时获取真实场景中的活体信息,转换输入虚拟世界;另一方面是在虚拟世界中将各种可能发生的场景和条件下的时空放缩和物理量调控,通过交互对接、双向互反馈、物智互联,将现实世界--思维链网--虚拟世界融为一体,全过程、全息地对物质产品的需求意愿、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分配交换、物流消费,信息、技术、制度和激励、智慧创造等进行综合利用,这些机制是元宇宙的应有之义和必有内容,将来也必然要以元宇宙或类元宇宙的方式来实现。

总的来说,元宇宙的虚实融合性,可以突破现在的物理的、实体的限制,但是它同时又受物理限制,也就是说你可以去想象但又不能毫无道理的空想,所以这种虚实融合,本质上是虚实的相互校准,虚实的相互支持,如此一来你既可以让你的思维无限的展开,同时又能让你和现实能紧密的科学合理的对接,这样你就不用担心你是毫无道理的空想,或者是妄想,不用担心人类的这种想象力会随便浪费,所以我就认为元宇宙给人类带来的精神方面的这种充分的发展空间,是不可限量的。

可以说,元宇宙创造了人类和虚拟世界交互的方式,是CAD、CAM和ERP辅助生产管理类的信息化技术手段的跨越式提升,完全可以使智慧场景和“幻想的”技术生产方案实现。所以它更多的应该是智慧和创造,或者说是预设引领和创设未来,所谓最好的预测未来就是设计未来。

此外,新的虚实交融的生产方式(资源配置、人际交互)和人类的思维认知,是互为支撑和实现条件,彼此相互激发、相得益彰的关系,这将成为元宇宙今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衡量标准。

 EW  目前实现虚实交互,您认为技术上存在的难点在哪?

A:主要还是在映射技术上。映射在技术上,我觉得相对的要比人的精神的数字化应该要容易一些,而且过去的技术比较集中到这一块。

像AI、还有很多数字孪生这些的智能制造等,因为它有客观事物,通过一些数字化映射,它对应到元宇宙里面,能够实现客观事物的数字化再现,这比人的精神世界的映射要容易多了。

哪怕人类的脑科学,如果它不考虑精神世界,仅仅是考虑脑的结构,这也比实现人的精神世界的映射要快。现在最难的还是人的精神、人的认知、人的意念这一块,包括所谓的意识,能不能自己创生,能不能上传,能不能真正的和元宇宙双向转换,这些问题目前都还是难点。

 EW  您在多个场合强调,元宇宙更大的作用表现在解放人的精神文化创造。

A:过去谈生产方式,主要谈的是物质财富的谋取方式,科技进步主要表现在对人的体能的解放和延展上,但实际上,元宇宙的更大作用表现在解放人的精神、激发人的创造力方面,是智能的延展和升华。所以元宇宙的观念和思维,包括对科学的理解、学科的设置以及对真理的冲击等,到那时就不一定是简单的“眼见为实”,而有可能实现“意念驱动、随心所欲”。

元宇宙为人们的精神文化创造准备了实现的基础,包括多主体差异化目标设定,多场景交叠切换,多态数据形变统合,多科理论交互渗透,多模型思维建模,多模块算法分设组配,“无限”算力的支撑,多类终端云接网联,多领域应用检验等,认知方法论的升级变革,Metaverse在改变科学家的思维和研究方式上面,提供了全“真”实验室和具有超级强大功能的研究“平台”,成为科学家的新生产工具,催生科研新范式。

真亦假,假亦真;规律的不规律,不规律的规律;思想实验、思维过程可视化展现,可任意精度和粒度上聚焦在任意的关注点上,能够综合、凝聚和提升现有各种研究方法和工具的优势。元宇宙有可能让我们逐步逼近真实,使探索真理的方式甚至真理的“标准”都可能会发生彻底的改变。

从数字化视角看,元宇宙或许是个很好的实现工具和平台,所以我们能不能从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来看元宇宙的未来发展态势和趋向,我特别要强调元宇宙与人类的发展一定是协同进化的。

人类超越或者说主宰、分布式区块链等都是单边技术的想象,真正我们最应该做的和最能把握住的是人类自身,人性自我认知的深化,把人类的创造性发挥到极致,从有我变成无我,才能达到社会从有序到无序、再到更高的有序的加速自组织境界。所以,以元宇宙为契机更深入地研究人类自身就是元宇宙的核心价值和最大贡献。

当然,我要强调的是,总体而言,元宇宙目前还只能算是一种初级概念和社会现象,是一种探索尝试的信号和预兆,尚未形成特定的事物、学科和技术,对元宇宙的发展和能产生的作用,“短期不高估,长期不低估”,在未来可能的发展中要冷静理智地思考、谨慎乐观地行动,处理好迫切认知、基础探索、理论建设和应用。

 EW  您提到元宇宙这样的科技需要向善。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

A:科技不仅要向善,而且要广善和大善,就是科技应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科技进步的红利。

蒸汽机革命时,曾出现过纺织工人砸织布机的事件。马克思很早就指出,会出现有人异化科技,把科技变成他们剥削的工具。现在也如此,有些人会把科技变成小集团牟利的手段,这是另一种科技向利,这样就违反了科技进步的原则,那就不是广善和大善了。

所以我们说,如果意识、智慧、主创性能上传,那么它创造的财富,也应该能够反向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科技进步的红利,这是一个双向的、一对一的映射关系。

所以我觉得元宇宙时代,需要继续贯彻这一发展观,就是科技向善,而且是广善大善,真正服务于人类进步。这是人类最根本的道路前进方向。如果技术不能和人的需求紧密结合、和谐共进,实际上那样的技术都是昙花一现,寿命不会很长。这是人类最根本的道路前进方向。

 EW  元宇宙对社会治理被寄予了期待。

A:2007年底到2008年,我们就开始做中国经济社会综合集成实验室,它的作用是想为国家对重大突发事件提前预警,做一些预案,准备一些具体的实施策略。

对于这个实验室,我是全程参与,曾经随团调研了十几个国家。2008年金融危机时,我们就去到美国,发现美国已经开始用虚拟仿真等技术,来做一些政策或课题的调研。我们曾经去到过马里兰大学,那个时候马里兰大学就开始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哪个国家能率先从金融危机中恢复做了预演,当时预测的是中国率先恢复。

我们也去了英国,发现当时英国的所有的财政政策在端出之前,都会先经过模拟去观察一下相关效果以后再推开。

作为一个国家的宏观政策,它对很多事不仅仅是风险控制,也要考虑各个社会群体的利益。元宇宙给我们提供的一个思路是,在现实世界中要付出很大代价的,可以先在元宇宙中实现。所以元宇宙实际上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它不仅仅是一种系统仿真,而是也把人的这种互动的可能性也融合进去,看看相关的政策效果。

现在我也正在申请一个国家课题,叫《跨学科探索经济管理复杂性的底层逻辑与数字化规则转换》,希望继续这一方面的研究。

 EW 您认为元宇宙对人文社会科学会产生何种影响?

A:我认为在元宇宙的研究中,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都是一样重要的。因为从博弈论角度看,一个事情的成行与否,最核心的地方,在于它是从人的策略行为或对物质资源的优化配置角度出发,来达到最后整体的博弈,它更加关注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

所以博弈论和元宇宙的思想是暗合的。从思想性上来说,它实际上也是尊重个体和个人的策略空间,两者相互影响。它重视在对手策略变化的时候,我要不要跟着变化等这种策略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后达到纳什均衡。

实际上人文社会科学里要研究的东西有很多也是可以像自然科学那样很精准的,但如果要用自然科学的标准来衡量人文,那确实人文会显得很粗糙、很多变,不精准,比如说人与人行为的度量、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信任。

但如果要找到合适的标准和测量方法,按照数据获取量化测度,和相应的逻辑关系理论来建模,相关的研究方法也是可以建立起来的。

目前只能说相关仿真或者人工智能的发展还达不到预期程度,比如说神经,现在我们就神经的认识和利用的程度还只是冰山一角, 在人类的神经网络里,包括人的大脑细胞如何把工作合成人的意识和意念的,这还很难,所以这中间需要一个过渡时期。

就真实生物的信息获取上面,我提出过四个实,即实体、实景、实时和实效,这四个实是数据信息(数字化)产生价值的根源性保障,不见得非要是大规模数据,而是你获取数据的这些对象,以及信息的传达方式等,既要知道数据怎么处理怎么用,又要知道数据怎么来怎么反映对象,既能真正获取到研究对象有价值的信息,又能在计算机上自动化处理这种数据,这样就能建立起元宇宙在人文社科领域的技术参与了。

近期东西游戏相关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